第十二届全运会网球比赛,上海浦东网球队有了质的飞跃,取得2金2银2铜的优异成绩。小将吴迪力克张择成功卫冕男单冠军;女子团体时隔34年闯入全运会决赛;而拼来的男双金牌,距上一次已相隔30年。上海网球的成功之处,得益于探索“市队区办”的模式,俱乐部职业化的市场运作,一流赛事的带动和辐射及后备人才的“优选”计划。
广撒网 挖掘可塑之才
比夺冠更宝贵的是,如今这支年轻的“童子军”,有了一批具有潜质的新秀群体:“吴迪21岁,华润豪17岁,王傲然17岁,张之臻仅16岁”。
说起上海网球的昔日辉煌,曾包揽全国男女团体冠军,也涌现出夏嘉平等优秀选手。
这十多年间,上海网球从喜力公开赛、大师杯到劳力士网球大师赛的永久落户,一流赛事好似一条纽带,加快推动体育健身参与度和竞技体育。“上海网球123推广计划”的实施,通过阳光网球大学行和“爱网球”青少年学校网球发展计划等,网球人口(一周打一次网球)从1998年只有5万人,到2012年达到了92万,顶级赛事起到关键的普及作用。
在人才培养上,为重振上海网球,主管部门广撒网,面向所有运动天赋的孩子。“无论他在练哪个项目,只要身体条件出色,不要排除他成为网球好手的可能。”上海浦东网球队总经理苏忠明说。
张之臻走上网球之路就是例子。小张的父亲前国脚张卫华曾希望儿子子承父业,六年前,10岁的小张出现在网球场上,球队一眼相中这孩子,“他身高臂长,将来绝对是块好材料。”实践证明了他们的眼光。已长到1.92米的张之臻,此次小组赛获全胜战绩,与吴迪搭档男双又一路闯关,得到了很大锻炼。
选教练 挑选最合适的
6天13场比赛整整33盘,吴迪从上届的大黑马到今天的冠军王,教练团队功不可没。
有优秀的苗子,还得有优秀的教练。俱乐部以开放的思路,放手让队员按需找外教,吴迪的外教大卫就是自己找来的。大卫虽没与网坛TOP10合作的履历,但他却与吴迪十分合拍。
随后合作的是美国人蒂姆,他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单打世界排名前40名选手。蒂姆特别重视心理建设,他把球员比赛精彩镜头剪辑成几分钟短片,配上球员喜欢的音乐,在赛前播放,形成自信的心理暗示。
第三位结缘的是澳大利亚籍的阿根廷人帕布罗,每天负责球队半天的日常训练。苏忠明觉得外教不仅训练手段多样,而且训练高效。新合作的体能师何塞,不提倡午睡,赛前不吃蛋白质食物,还为每个队员开出赛前食谱,带来的新方法让教练组大开眼界,“细致到每半个小时该吃什么”。
俱乐部认为,教练未必是越大牌越有效,而是按球员发展阶段配置才最合适。
走出去 看外面的世界
年轻选手的成长是到外面去锤炼。无论是小伙子吴迪、张之臻、华润豪,还是女球员周弈妙,只要超过16岁,球队让外教带着队员单飞出国训练,过了语言关、训练关,既省钱又能锻炼人。如在墨尔本,几乎每周都有各年龄层的网球赛,在那边呆上三个月,收获的除了训练,还有比赛经验。今年的澳网比赛,吴迪成为内地首位参加四大满贯公开赛正赛的选手。全运会只是一个起点,在良性的培养机制下,球队将在职业网球的路上走得更远。(中国体育报 平萍)